设计方法|归纳法和演绎法

上上期我介绍了“刻意练习”的三条方法论:创建模型、刻意练习和及时反馈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建模型,那么我们如何发现并创建正确的思维模型呢?从本期开始,我将会通过一系列的文章给大家介绍一种思维升级的训练方法:第一性原理。第一性原理是一种建立可信赖逻辑模型的思维模型,它是基于一种哲科思维,所以往后思维升级的内容会非常非常烧脑,大家一定做好心理准备,但是一旦具备这种哲科思维,将会对我们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,说白了,通过第一性原理的思维训练让你具备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。

第一性原理

我们以为是“我”在做决策,其实是我的“心智模式”在做决策。我脑子里面的思维模型很多,我怎么知道哪些是好的,哪些是不好的?我如何去发现并创建正确的思维模型呢?我们想想,如果你的思维模式是正确的,通过刻意练习长到你的大脑去,对你起到极大的好处;但如果你的思维模式是错误,有害的,长到大脑里面去,那对你的害处也是一样的大。

第一性原理:是一种建立可信赖逻辑模型的思维模型!

“第一性原理”最佳的解读者我认为是特斯拉的创始人-马斯克,他对“第一性原理”的解读是:“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,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。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,对别人已经做过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去做,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。”

通常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有两种逻辑形式,第一种逻辑形式叫做归纳法,归纳法是对感性经验的归纳,第二种也是更高级一点的逻辑形式叫做演绎法,演绎法是对理性思维的演绎。

两种逻辑形式

两种逻辑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比例分别是99%和1%,为什么大家习惯于使用归纳法?因为演绎法所需计算功率更高,所需要消耗的认知能量更高,换句话就是说演绎法太烧脑,而人类天生喜欢把问题简单化,能不用脑就不用脑,所以人们默认使用归纳法。

归纳法

首先,我们先介绍一下我们是如何使用归纳法形成我们的思维模型。归纳法是人类最基础、最常见的用智方式,借助感觉和经验来积累知识。归纳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:空间性归纳和时间性归纳。

1、空间性归纳:我们把在一个地方,一个群体的性质,归到所有地方,所有群体的性质,就叫做空间性归纳。比如说,在欧洲看到的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,所以,全世界的天鹅都是白色的。

2、时间性归纳:我们把在过去或者现在积累的经验,归纳到未来,认为未来也和现在和过去一样,这叫做时间性归纳。比如说,在我们过去的时间和经验里,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,所以将来太阳还会从东方升起。

几千年来,我们一直使用这个简单的归纳推理,100%的经验知识是建立在归纳法之上。绝大多数人的知识都是在工作经验,日常经验的累积下形成的,这就是归纳法。培根写了一本书叫做《新工具》,提倡科学的归纳法,今天常规科学的研究方法还是归纳法。我们平常在工作中,也非常擅长使用归纳法,举个例子,我们在做销售规划时,通常会根据过去几年的增长率预测未来的增长率,言外之意就是我过去是这么增长的,那我未来还会继续这么增长,这其实就是一种时间性归纳。

但是直到休谟第一个发现了归纳法的谬误:即时所有前提都是正确的,结论依然有可能错误。归纳法只能得出概率性趋势,而不是必然性知识。比如,在所有大洲发现的天鹅都是白色,但是在大洋洲发现了一只黑天鹅,那么“全世界的天鹅都是白色的”这个结论就是错误的。

时间性归纳法有个致命Bug,需要一个重要的“隐含假设”:这个假设叫做“连续性假设”。举个例子,看下面这句话:在我们过去的经验里,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来,[未来跟过去一样],所以,将来太阳会继续从东方升起。所以只有“未来跟过去一样”这个隐含假设条件成立,这个结论才正确,这个就是归纳法背后有一个我们不知道,但是必然存在的隐含假设,叫连续性假设。换句话说,我们过去用归纳法建立的知识都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,那就是连续性假设,而连续性假设是出现在我们的脑子当中,并不一定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。

那我们再深入追问一下,这个连续性假设是否正确呢?也就是说我们凭什么认为“未来跟过去一样”。唯一的原因:今天跟昨天一样,昨天跟前天一样......所以,“在我们的经验里,未来总是跟过去一样。”,可见,连续性假设也是来自于归纳法。

上面那句话再深入下去:在我们过去的经验里,“未来总是跟过去一样”,[未来跟过去一样],所以,将来,“未来还会继续跟过去一样”。

重点来了!这在哲学史上是一个重大公案:这是一个循环论证,它所需要的证据就是它要证明的对象。归纳法所依赖的“连续性假设”,在逻辑上无法证明

换句话说,归纳法想要成立的那个“连续性假设”在逻辑上不成立,更可怕的推论是我们人类所有的知识,建立在归纳法上,而归纳法需要连续性假设,而连续性假设是不成立的,所以休谟提出一个大问题:人类所有的知识,全都不成立。这句话惊醒了康德,后来康德一生都为了回答这句话,在做努力。

“归纳法谬误”:通过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必须建立在并不存在的“连续性假设”之上。换句话说,这是一个结构性的悖论,我们的头脑当中必须依赖连续性假设,可是现实生活当中又是非连续性的。我们最后所有的重大问题,全都因为这个悖论而产生重大的灾难。

那么,既然“连续性假设”有可能导致灾难,那为什么人类需要这个“非逻辑的武断”呢?就是因为大脑有病,大脑有一个最小作用力原则:为了节省大脑运算空间,人类大脑只能假设未来不会变化。我们的大脑有先天性的缺陷,它只能建立在连续性假设之上。

所以认知心理学家,把这个现象称为“认知吝啬鬼”。认知吝啬鬼规则之一:认知的时候,默认用眼睛。认知吝啬鬼规则之二:用脑的时候,默认连续性。换句话说,你在说服别人的时候,千万不要用理性,你用直觉,用眼睛就可以了,但是你防止被别人忽悠的时候,一定要用理性,这样就可以止被别人忽悠。

所以这就是归纳法的局限性,我们在一个认知的通道里面,归纳法是通道之内内容的归纳,但是等到这个通道本身发生变化的时候,当即失灵,你在某一个领域之内的知识越多,你根据知识归纳的那个形式,越把你封锁在其内。大多数人把经验的累积,当做是学习的方法,而高手的学习,不是经验的累积,而是经验背后的模型。

归纳法的局限性

在同一个逻辑通道内知识的累积,归纳法有效;从一个通道到另外一个通道,归纳法立即失效。所以对于CEO做战略的第一问题应该是:通道本身是否正在或者即将发生改变?所以对于企业家、投资人、创业者,如何发现新的通道将变的至关重要。

演绎法

那有没有一种理性的方式,去寻找和建立新的逻辑通道?这个方式就是演绎法。

可非常非常可惜的是,中国人天然习惯于具象的归纳法,中国人不习惯抽象的演绎法,这是进到科学革命以后,我们一落千丈的本质原因。

那归纳法是对感性经验的归纳,而演绎法是对理性逻辑的演绎。演绎法是基于理性进行推论的最主要的逻辑形式,它有一个极具价值的特点:可以从已知模型推出新模型。也就是说高手如何找到自己的那个逻辑模型,就是靠演绎法。从已经被证明的道理当中出发,去推出新的道理,或者说从已经被证明的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当中,推出新的理论出来,这就是演绎法。

归纳法:即时前提正确,也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正确。演绎法:如果前提的正确的,那么结论一定正确。所以,同一个通道之内的增长,连续性,归纳法最有效率;而转换到另一个通道,非连续性,必须运用演绎法。

逻辑模型变革

归纳法基于“经验”,是“内容”的归纳;演绎法基于“理性”,是“模型”的演绎。

把这个和我们的“成长定律”结合起来看,4个因素当中,决定我们人生成长的方向和赛道的就是思维方式,思维方式的提升可以让我们变换人生赛道,实现弯道超车,而思维方式的提升就需要靠演绎法。如果思维方式不对,我们积累再多的硬实力、软实力、驱动力,都是在一个低水平的赛道里重复而已。

所谓“哲科思维”,一言以蔽之,就是假设与证明。演绎法,就是对新逻辑模型的“假设”。所谓做学问,要先存一点明白,那个先存一点的明白,就是对这个模型的一个假设,这就是演绎法。

但是,演绎法也有一个问题,如果演绎法的前提来自于归纳法,那么演绎法的结论同样终极无效。比如看下面这个推论,所有人都会死,苏格拉底是人,所以苏格拉底也会死。这是一个典型的三段论,属于演绎法的推导方式:只要前提正确,结论是一定正确的。但是,凭什么说,所有人都会死?“所有人都会死”这个假设也同样是来自于经验。

演绎法的问题是:你凭什么相信你的道理必然为真?有且只有一个办法:即使用的前提必须是真的。这样结论就自然继承了前提的真实性。如果前提来自于归纳法终极无效,那么我们的前提就不能来自于归纳法;如果我们的前提不能来自于归纳法,如何保证演绎前提的确定性?那么只剩下一个办法,前提必须是另外一个更高链条的演绎推理所导出来的一个结论。如何保证更高链条演绎前提的确定性呢?那么只有一个办法,它的前提是另外一个更更高链条的演绎推理的结论......

第一性原理

当然,演绎法的链条不能无限倒推,必须最终有一个自确定的元起点。它必须天然真实,可作为推理的基石,故称之为:第一性原理,First Principle

如果我们的归纳有问题,倒逼我们唯一正确的推理,就是这样的一个推理,而这个推理里边必须有一个自确定的元起点,找到人类知识最早的那个石头,然后在它上面盖房子,你心里就踏实了,这个自确定的元起点就叫做“第一性原理”。

第一性原理最早的提出者是亚里士多德,亚里士多德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,西方在两千年的时间里,都生活在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里面,在整个哲学界,亚里士多德就是哲学家的代名词。亚里士多德说:“在任何一个系统中,存在第一性原理, 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,不能被忽略,也不能被违反。”

第一性原理是哲科思维,绝对不是具象的归纳思维、记忆思维所能够比拟的。

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谷歌百科对第一性原理的定义:第一性原理是一个基础的,不证自明的一个假设。在哲学里面,是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提出的第一性原理,也是康德所提的先天规定性;在数学里,相当于公理;在物理学和其他科学里,它相当于已经被证明出来的那些科学道理。

关于第一性原理的介绍,我们先暂告一段落,下一节我们继续深入介绍第一性原理。

(本文内容是对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教授的讲座《认知升级之第一性原理》的整理。)

上上周我们介绍了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有两种逻辑形式:归纳法和演绎法,演绎法是对理性思维的演绎,也是更高级一点的逻辑形式。当然,演绎法的链条不能无限倒推,必须最终有一个自确定的元起点。它必须天然真实,可作为推理的基石,故称之为:第一性原理,First Principle

如果我们的归纳有问题,倒逼我们唯一正确的推理,就是这样的一个推理,而这个推理里边必须有一个自确定的元起点,找到人类知识最早的那个石头,然后在它上面盖房子,你心里就踏实了,这个自确定的元起点就叫做“第一性原理”。

今天从三个方面给大家讲一下,什么叫做“第一性原理”,也就是“第一性原理”背后的3个哲学基石:①理念论;②简一律;③第一因。

一、理念论

古希腊哲学家对现象总是寻求合乎理性的解释,而不是将其简单归因于上帝或其他超自然物;他们致力于探索一种终极原因或要素,其他一切事物由此产生。

我们中国人相信眼见为实,古希腊人恰恰相反,古希腊哲人说:你所看到的都是流变的“假象”,真正不变的是事物背后的支配力量,某种恒定的,不可分的“本体”。

那什么是“本体”?有两大流派。

第一流派说本体是一个物质,是组成这个世界最基本的一个单元,叫“质料论”。

质料论

另一种说法,说世界的本源,世界的本体,真正对这个世界的决定力量不是物质,而是某种理念,是某种精神,这个叫做“理念论”。

理念论

第一性原理源于柏拉图的理念论:世界的背后是不变的理念。第一性原理,就是事物的本体、本质、本性,是事物背后的支配理念,而不是现象层面流变的物质。

第一性原理必须是抽象的理念,没有掺杂物质的纯粹形式。把一切具体现象抽离出去,得到一个抽象的总结,之后再检验和应用于具体现象。也就是说一旦在逻辑上导通一个共同的抽象概念,与此相关的所有具象问题,立即全部化解。

举个例子,F=ma。在牛顿发现F=ma之前,全世界对力的运用是具象的,但是牛顿发现了这个抽象的F=ma之后,与此相关所有的问题,全都解决掉了,然后西方才有了工业革命、科学革命,这就叫第一性原理,是一个抽象的概念。        乔布斯的第一性原理是“产品至上”?No,这是在现象层面的多因素比较。“简洁”理念才是乔布斯的第一性原理。

为什么“第一性原理”是“原理”?它一定是一个抽象的概念,一定是事物背后的某个理念,它源于古希腊人对本体论的追求,源于柏拉图的理念论,如果没有这个哲学思维,就得不出第一性原理了。

二、简一律

第一性原理,为什么是“一”?简一律是人类高级逻辑的4个逻辑的第一个逻辑,它在物理学里表达为最小作用原理,在思维里表达为思维经济原则,也叫做奥卡姆剃刀。思维经济原则的极致就是简一律。王东岳在《物演通论》里边有这样一句话:任何真正理性化的思想系统,一般都会运行在一条基本原理之上,你可以把任何复杂的系统简约为一个极简约的概念,而且愈高深的概念一定愈简约。追本溯源的话,世界在本源上一定是极简单的。简单就是坚实和美,复杂反而是脆弱和震荡。

这个跟我们的想象完全不一样,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不由自主的复杂化,举个简单的例子,看大家有没有同感,比如新买一套房子,刚装修完,家里收拾的特别干净、整洁,有没有觉得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了,家里变得一天比一天乱。还有创业公司,刚创业的时候,大概十个人以内的时候是最美的时候,但是过了一百人,五百人,一千人的时候,会发现公司越来越复杂, 效率越来越低了。所以在具象层面上,一定会有不由自主地复杂化,我们一直在做加法。

我们再来看一下达尔文,整个生物演变三十七亿年的时间,达尔文就用了4个字就解释了生物进化的规律:自然选择!非常简约。

简一律,就是追究终极,只有找到了那个不变的一,才可以说,在这个学科、这个领域里面你找到的那个思维模型才是可信赖的思维模型。如果不能找到那个“一”,就是在现象层面的分类归纳而已。

简一律

简一律不是现象层面的减法,而是破除现象深入本质的除法。聪明的人做减法,智慧的人做除法。

所以,第一性原理必须符合简一律。凡是不符合简一律的就不是第一性原理。

三、第一因

第一性原理,为什么是“第一”?哲学当中有一个比第一性原理更为基础的话,叫做“第一因”。

那么什么是第一因呢?任何事物必有原因,那么这个原因背后也有原因,原因的背后还有原因......但是我们不能无限倒推啊,必须有一个“第一因”,有了“第一因”之后,它也一定是唯一因,它跟之前的那些果就不是因果关系了,而是由它产生了所有的现象,那这个就叫做第一因。

比如,现在对于宇宙的第一因的解释就是“奇点”,奇点大爆炸之后,就有了我们今天的宇宙。

第一因必须是动力因(亚里士多德四因说:质料因、形式因、目的因、动力因)。宇宙中任何一个特定的运动都是由其他运动产生的,而第二个运动又是由第三个运动产生,等等。既然不能无限倒推,就必然有一个不动的施动者,作为这一系列运动的第一因。

现象界循环因果

日常生活中,一件问题产生了,我们一般是怎么解决的,有人说是由于这个原因,这个原因又是由于下一个原因,下一个原因又是由于下下个原因,就像一团麻,总是多因素循环分析,找不到那个根儿。就像一个公司里面,一个产品今天要上线,但是没上线,然后产品部的人说是技术部的人没有按时开发出来,技术部的人说是财务部没有把我们要招的人招进来,财务部的人说是由于市场部没有把公司的业绩做上去,现实生活中,我们总是喜欢A推B,B推C,C推D,D推A,没玩没了。

今天讲的“第一因”就是找到这个第一因、动力因之后,上面所有的问题就全都找到了,我们都不需要解决现象层面的问题,找到下面那个问题就可以了。

所以,找到第一性原理,就像是找到支配事物运动的发动机。第一性原理是自变量,其他是因变量。

第一性原理(第一因、简一律、理念论)对工作有什么启示?

我们并不是来学哲学的,讲了这些东西一定要对我们成长、工作有所启示。

亚马逊的贝索斯曾说:把所有资源all in在不变的事物上(不要在流量上浪费资源)。我们想想看,亚马逊多少年一直在亏损,其实亚马逊不是在亏损,而是把利润永远投资到未来,这就是为什么亚马逊多年来一直亏损,但是市值一直很高。这个就是贝索斯的第一性原理,把所有资源all in在不变的事物上,而不是浪费在流量上。我们花了大代价获得的流量,在未来可能会被别人给挖走,长久来看,我们花很多的钱买流量,买来的流量有意义吗?没有意义。所以,我们回头看一下自己的公司,是把钱花在了流量上,还是花在了事物背后那个不变的量上。这就是第一性原理的思维。

我们再来看一下芒格这一句话:在商界有条非常有用的古老守则,它分两步:找到一个简单的、基本的道理(第一性原理);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行事。

“听过很多道理,依然过不好这一生”。其实不是道理的问题,而是你的问题。第一,你在学习、工作当中,到底是在学道理还是在学现象;第二,就算你想找道理,你是否找到的是第一性原理;第三,即使你找到了第一性原理,当原理和现象相冲突的时候,你选择了什么?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被这一句轻飘飘的话蒙蔽住,一定要学习背后的道理。

那么第一性原理是什么?是理念论、是简一律、是第一因,是这样硬邦邦,沉甸甸的哲思词汇。第一性原理不是什么?不是使命、愿景、价值观,不是企业文化,不是公司的口号、Slogan。第一性原理一定要通过跨学科的学习,深入思考才能找出来的。所以,第一性原理是自确定的起点,是所有其他逻辑模型的基石原理,找到了第一性原理, 就像找到了钥匙一样。

“成长定律”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?

“成长定律”的第一性原理:复利效应。其实我们可以发现,成长曲线和复利增长曲线、世界人口增长曲线、道琼斯指数百年增长曲线、人类的技术进步曲线等等有着惊人的相似。其实他们背后都是一个叫做复利效应的概念,复利效应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规律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:复利是“世界第八大奇迹”,知之者赚,不知者被赚。而这个复利效应也是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最公平的效应了。要想走出一条完美的成长曲线,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,而且是必须要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实现:一是人生不设限,二是知行合一。(这部分内容大家可以查看公众号文章“【演讲实录】你的未来超乎想象”)

(本文内容是对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教授的讲座《认知升级之第一性原理》的整理。)

作者:浩哥成长训练营

链接:https://www.jianshu.com/p/46afdf3861b2

来源:简书
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